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在全国药品检验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 |
|
|
7月30日–31日,2024年全国药品检验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2024年全国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要求,总结全系统过去一年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对今后一段时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药品监管司、器械注册司、器械监管司、化妆品监管司有关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军志,中检院院领导、首席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以“以高效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以能力提升助力产业发展”为题作交流发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这一中心工作,转变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展示新作为,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聚力检验时效提速,助力新药研发企业抢占先机 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检验效率,压缩检验时限,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统筹资源,全院一盘棋。在化学药品注册检验激增的情况下,打破按照药品适应症分类检验习惯,根据各科室检验能力,合理设置人均负载,实时动态调整注册检品量,防止检品累积,提升检验效能。二是增加辅助人员,把劲用在刀刃上。在编内检验人员无法短时间扩充的情况下,招聘一批编外检验辅助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务,明确责任分工,全面提升检验质效。三是按序列排队,体现公平公正。通过全面实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规范检验行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同一检验周期样品排队次序,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四是兼顾灵活,关注轻重缓急。及时制定《药品注册优先检验及缩短检验周期实施细则》,根据省内企业申报情况对优先检验的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对单项补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随到随检,检毕立即出具报告书,无需排队,避免小项目检验等待长时间的现象。 二、聚力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全省医药产业攻坚克难 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全力打造药品创新发展技术服务平台,从“后端的监督型复核确认工作”转向“前端的服务型开发研究工作”、从“任务型被动接受工作”转向“项目型主动服务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面对面”服务。聚焦前端发力、全程帮扶,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提供“零距离”服务,助企纾困,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创新实现新突破。2023年以来,已累计开展“面对面”服务43次。二是公布项目服务清单。组织检验科室梳理检验检测能力和仪器设备,共梳理出7个方面160项服务内容,推出服务清单,受到企业强烈关注。三是开展系列专场培训。收集整理在药品注册检验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领导带队赴产业集聚区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企业避免重复错误、少走弯路。已在泰州、南京、苏州、连云港连续举办五场培训会,药品生产、研发企业300余家单位、1000多名人员参加培训,现场解决企业难点痛点问题80余项。四是着力开展技术服务。依托多年技术积累,着手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服务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五是充分发挥驻外检验室作用。在“省管市有”“省市共建”模式下,连云港检验室的建设与运行作用逐步释放,管理质量与检验效率稳步提升,有力支持地方医药产业发展,让医药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药品检验服务,打造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区域特色平台。 三、聚力检验能力提升,助力药品检验机构夯实基础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一直把检验能力建设视为事业发展的永续动力,在持续开展能力扩项的基础上,更是把能力验证作为推动自身和全省药品检验实验室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积极参与能力验证。2023年参加由国家药监局、中检院等单位组织的能力验证32项,结果均为满意,今年以来,共计报名能力验证41项。二是组织开展能力验证计划。2023年实施维生素C含量测定、药品比旋度两项能力验证计划,省内200余家实验室报名参与,今年组织开展紫外吸收系数法测定药品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含量两项能力验证计划,报名企业数分别为189家和191家。三是成为能力验证提供者。今年3月顺利通过能力验证提供者现场评审,6月获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能力验证提供者(PTP)认可证书,正式成为具有CNAS认可资质的能力验证提供者,标志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具备了在能力验证计划建立和组织运作中的能力,从一个单纯的参与者,转变成了合格的组织者。 下一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将在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进一步贯彻落实省药监局“聚焦前端发力,全程帮扶,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有关要求,着力提升创新服务效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本站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者建立镜像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273610 地址:南京市鼓楼街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04
备案号:苏ICP备09039606号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488 您是第位访问者
7月30日–31日,2024年全国药品检验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2024年全国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要求,总结全系统过去一年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对今后一段时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药品监管司、器械注册司、器械监管司、化妆品监管司有关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军志,中检院院领导、首席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以“以高效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以能力提升助力产业发展”为题作交流发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这一中心工作,转变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展示新作为,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聚力检验时效提速,助力新药研发企业抢占先机
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检验效率,压缩检验时限,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统筹资源,全院一盘棋。在化学药品注册检验激增的情况下,打破按照药品适应症分类检验习惯,根据各科室检验能力,合理设置人均负载,实时动态调整注册检品量,防止检品累积,提升检验效能。二是增加辅助人员,把劲用在刀刃上。在编内检验人员无法短时间扩充的情况下,招聘一批编外检验辅助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务,明确责任分工,全面提升检验质效。三是按序列排队,体现公平公正。通过全面实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规范检验行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同一检验周期样品排队次序,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四是兼顾灵活,关注轻重缓急。及时制定《药品注册优先检验及缩短检验周期实施细则》,根据省内企业申报情况对优先检验的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对单项补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随到随检,检毕立即出具报告书,无需排队,避免小项目检验等待长时间的现象。
二、聚力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全省医药产业攻坚克难
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全力打造药品创新发展技术服务平台,从“后端的监督型复核确认工作”转向“前端的服务型开发研究工作”、从“任务型被动接受工作”转向“项目型主动服务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面对面”服务。聚焦前端发力、全程帮扶,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提供“零距离”服务,助企纾困,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创新实现新突破。2023年以来,已累计开展“面对面”服务43次。二是公布项目服务清单。组织检验科室梳理检验检测能力和仪器设备,共梳理出7个方面160项服务内容,推出服务清单,受到企业强烈关注。三是开展系列专场培训。收集整理在药品注册检验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领导带队赴产业集聚区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企业避免重复错误、少走弯路。已在泰州、南京、苏州、连云港连续举办五场培训会,药品生产、研发企业300余家单位、1000多名人员参加培训,现场解决企业难点痛点问题80余项。四是着力开展技术服务。依托多年技术积累,着手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服务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五是充分发挥驻外检验室作用。在“省管市有”“省市共建”模式下,连云港检验室的建设与运行作用逐步释放,管理质量与检验效率稳步提升,有力支持地方医药产业发展,让医药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药品检验服务,打造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区域特色平台。
三、聚力检验能力提升,助力药品检验机构夯实基础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一直把检验能力建设视为事业发展的永续动力,在持续开展能力扩项的基础上,更是把能力验证作为推动自身和全省药品检验实验室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积极参与能力验证。2023年参加由国家药监局、中检院等单位组织的能力验证32项,结果均为满意,今年以来,共计报名能力验证41项。二是组织开展能力验证计划。2023年实施维生素C含量测定、药品比旋度两项能力验证计划,省内200余家实验室报名参与,今年组织开展紫外吸收系数法测定药品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含量两项能力验证计划,报名企业数分别为189家和191家。三是成为能力验证提供者。今年3月顺利通过能力验证提供者现场评审,6月获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能力验证提供者(PTP)认可证书,正式成为具有CNAS认可资质的能力验证提供者,标志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具备了在能力验证计划建立和组织运作中的能力,从一个单纯的参与者,转变成了合格的组织者。
下一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将在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进一步贯彻落实省药监局“聚焦前端发力,全程帮扶,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有关要求,着力提升创新服务效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站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者建立镜像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273610
地址:南京市鼓楼街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04
备案号:苏ICP备09039606号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488